小娃娃的“大游戏”:幼儿为什么需要创造性游
时间:2014-07-2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些幼儿园园长认为有了活动区活动,就不需要开展专门的以角色游戏为主的创造性游戏,甚至某些知名幼儿园园长也提出这样的疑问:角色游戏是区域活动中的一个区域,为什么要专门开展角色游戏?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都是游戏活动,都能让幼儿主动学习,为什么还要开展角色游戏呢?
其实,游戏采取什么形式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经验兴趣而定,既可以将以角色游戏为主的创造性游戏作为活动区的一个区域活动开展,也可以将其独立于其他区域之外单独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珍视游戏和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创造性游戏自身所蕴含的独特教育价值,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在收放材料中锻炼生活能力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是在游戏和生活中学习的。幼儿园开展以角色游戏为主的创造性游戏,让教师感觉最为烦恼的事情就是对大量玩具材料的收拾整理。目前,不少幼儿园存在游戏材料由教师尤其是保育员代为收拾的现象。这样做的最直接好处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整理好环境,但这不仅加重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负担,还使幼儿丧失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尝试自己做力所能及的收拾整理的机会,通信设备。
如果幼儿玩游戏仅仅是享受过程而且给成人带来负担,这就与《指南》所提倡的“将玩具图书放回原处”、“整理自己的物品”、“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等理念背道而驰。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该鼓励幼儿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幼儿在做事过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幼儿在游戏中尝试自己收拾整理玩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收拾整理的过程中,练习并学会按类别收拾、根据物品大小收拾、有顺序合理地收放等方法。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如果我们把游戏开始和结束时的布置游戏环境、收拾整理环节,看作是幼儿学习规划、整理环境的过程,就不会只关注结果怎样,而是更多地考虑幼儿能力的发展。这种保持环境整洁、有序保管自己物品、做事有条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会使幼儿终身受益。
通过讨论分享做人的道理
在以角色游戏为主的创造性游戏结束时,一般教师都会就游戏的开展情况加以小结,有的教师关注各游戏区的情节发展,有的教师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还有的教师关注游戏中的矛盾……这些教师心目中有自己对游戏的评判,急于解决问题,却忽视了倾听幼儿的想法,更没有时间和耐心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使得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得不到提升。
其实,游戏结束后,每个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与他人互动之后,获取了大量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可能比较零散,或许还有些经验是错误的,每个孩子所获得的经验也千差万别。此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游戏中碰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因为这本身就是运用并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在游戏的氛围下,幼儿想说、愿意说、敢说、喜欢说,在与同伴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理解他人、组织自己想法的能力,养成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的良好习惯。
由于在游戏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各种情景,幼儿很容易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幼儿提出的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有两种解决思路:一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或告诉幼儿解决的方法;另一种是教师引导幼儿,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认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碰到问题,首先应该让幼儿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来尝试解决。因此,教师在幼儿表达了自己的问题之后,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幼儿,而是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将幼儿零散的经验串起来,每个幼儿把自己已知的经验讲出来,汇集在一起可能就是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自己只是扮演一个引导幼儿讨论的角色。幼儿在教师问题的导引下,根据已有经验主动积累、根据自己的理解逐步完善经验。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幼儿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积极建构经验的能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他们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