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少儿美术教育的九大误区
时间:2014-07-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误区之一:注入式的教学
即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学,完全照抄老师的作品,亦步亦趋,不能走样,电子打标。这里只有教师一个人的积极性,而几十名学生是被动的。需知“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这种舍本求末的方法压制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不利于孩子自身潜能的发挥。
误区之二:从理性入手
追求作品的真实性、科学性。什么“比例、透视、明暗”诸如此类的条条框框如同枷锁一样,锁住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心,儿童那种天真幼稚、自由想象的灵气被抹杀了。让小孩子画大人画,童心扭曲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的结果是:见画生厌,从此告别了画笔。
误区之三:主张临摹
以成人的范画为标准,机械式地照搬。岂不知儿童与成人在生理与心理有天壤之别,儿童想象力强而写实力差,如果不让其扬长避短,就如同南辕北辙,怎么会有良好的结果。只有顺其自然地侧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优势,因势利导地指导他们认识世界,同时启发他们不仅要画眼中的世界,更要学会画心中的世界,才会开发潜在智力。
误区之四:追求成熟的美
这样会导致孩子们画画胆子越画越小,又擦又改,谨小慎微,匠气十足。所以,必须更新我们的观念,明确幼稚也是一种美,认识儿童学画的幼稚性和合理性。孩子们笨拙的小手,画出的物体形状虽然不准确,但形的“不似”确成全了“神似”,这种离形求神的画法,或者“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法,更显得纯真可爱。
误区之五:恨铁不成钢,求全责备
批评多,表扬少。这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不足取的。这种消极的心理引导,会扼杀儿童学画的兴趣。对于一颗幼小的心灵,需要的是更多的温馨鼓励。多表扬,少批评,调动积极因素,鼓励学画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儿童作画时,只要他们一动笔,那么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就开始起动了。所以,必须以积极的心理引导,鼓励他们相信自己能画好,是走向成功的一条秘诀。
误区之六:学画一定要画“象”
横要平,竖要直,把画得“象”与“不象”作为学画的终极目标。其实“象”与“不象”是群众观点,不是艺术观点,艺术没有对错,怎么画都可以。但不敢想、不敢画不可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大胆认真、顺其自然地画,画出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的特点,画出自己的心意,这样的画就是好的儿童画作品。至于画得造型准确与否,都是表面的东西,关于写实性训练,是进入写实期年龄才要求的事。
误区之七:拔苗助长
有些家长和老师为了使孩子进步快,加重孩子的学习量,或者帮助他们画,这些都是不足取的。一旦长时间超过孩子们负荷,造成了孩子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学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要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审美教育,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误区之八:重技轻道
儿童学画不仅要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学艺术。艺术是“道”,是观念,是规律,是根本。而重技轻道是舍本求末的作法。一个好的教师是“传道、解惑、授业”,首先是“传道”最后才是“授业”。在教学中传授儿童画的观念和规律,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运用这些规律,才会自主灵活地画出各种情节、各种动作、千姿百态的儿童画作品,而不是只画一个固定的“标本”式的物体。
误区之九:重视眼中的世界,而忽视了心中的世界。
艺术是一个双面镜,它不仅反映眼中的世界,更反映了心中的世界。如果说世界是艺术之父,那么,心灵则是艺术之母。只有把两者合而为一,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作品。所以,儿童作画不只学会画“看”到的,更重要的是学会画“想”到的,因为,没有想象力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作品。
走出儿童学画的误区,关键是一个思路的问题,思路不对,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要认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开发儿童自身内在的潜能和灵性,培养孩子们杰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教师和家长在关键处加以指点,让孩子们由简入繁,灵活多变,自由自主地支配画面,使之一步步走向新的阶梯。家长与教师紧密配合,多表扬,少批评,以积极的语言鼓励引导儿童沿着自身发展的路线,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儿童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孩子们在学画中锻炼了手、眼、脑和谐统一的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具慧眼的能力,这不论他将来是否成为画家,都是极有意义的一步。
儿童画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寄托了孩子们全部的爱。一张白纸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让他们面对这个世界去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发自心灵的闪光正是艺术生命的本真和人类智慧之门。
上一篇:怎样通过学习绘画提高孩子的能力!
下一篇: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